这次,隆基绿能要“拼了”
文|《中国企业家》记者 潘俊田
编辑|张昊
“在晶硅太阳能电池上,这是我们这代人能看到的最后一次实现绝对值1%以上的跨越了,也就是说,不再会出现产生代际差的产品了。”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上周五的新品发布会上,给光伏技术路线之争下了新结论。
这次,隆基绿能发布的是面向分布式的二代BC电池(背接触电池)产品,和今年5月在西班牙马德里发布的面向集中式的产品所使用的“HPBC2.0电池”技术,是钟宝申所说的“最后一次突破”。
目前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理论光电转化效率极限是29%,隆基绿能的新产品电池量产效率已经超过26.6%,“只有相对效率提高5%的突破,才能说是下一代产品,我们认为27.5%是量产理论的极限值,所以未来没有新一代产品了。”钟宝申说。
记者现场发现,到场的经销商达到了三位数,按照对外口径,隆基绿能在全球划定了40家核心经销商。但在市场环境极度内卷的当下,从业者对一个可能会改变市场格局的产品发布非常在意。
钟宝申
这次,隆基绿能采用了“先供客户测试,再发布”的模式,这有别于传统光伏行业的新品发布策略:现场签约,之后交付。甚至为了“压缩”时间,在这次活动之前,大部分经销商已经拿到了产品和销售价格,以至于现场发布的核心数据,并没有引发参会者多大的震惊。
多数人都认为隆基绿能“着急”抢单。在连续三年拿下全球出货量第一的宝座之后,去年隆基绿能被晶科能源超越,位次掉到了第二。今年上半年,出货量进一步下降到第四。更重要的是,它在今年上半年的出货量约31.3GW,离年初制定的90~100GW目标差距较大。
钟宝申在《对话》节目中提到,隆基绿能已经度过了“三九天”,下半年业绩会好很多。这被认为是明确的反攻信号。
隆基绿能分布式事业群中国区总裁牛燕燕说,这次新产品罕见地在10月底就可以交付首批,下个月进入到批量阶段。作为对比,今年5月发布的产品,大批订单要等到明年才能交付。
于是,出现了现场“催单”。产品刚发布,就有经销商拿到了客户订单,开始堵着隆基绿能分布式事业群的领导催其发货。
“我们的新款产品定价贵0.1元/W(功率单位),但是功率高5%。以国内的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,初始投资额也就提高了0.03元/W。但一块板子多发22度电,每年还多赚13块钱,怎么算,贵1毛钱都是物超所值。”牛燕燕在现场介绍。
过去三年,TOPCon(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)作为市场的核心产品,一直全方位“压制”BC,这也是隆基绿能被动的核心原因。随着技术和成本结构的演进,隆基绿能今年明显动作多了,在华北、华东、西南、东北等地频繁进行推介活动,力图绑定更多的经销商。
按照管理层的“解读”,BC还有降价空间,这给经销商极大信心。进入10月,光伏组件价格依然没有止住下跌的趋势,各家开始公开喊话“停止内卷”,但隆基绿能似乎才刚刚开启自己的“内卷”。
拐点将至
看上去,隆基绿能的底气是BC技术正在接近拐点。虽然过去几年,它相当于以一己之力,推着BC跟上TOPCon的步伐。
去年二季度之后,绝大部分厂商的TOPCon产品开始量产,并投入市场,比如天合光能、晶澳科技,这带动整个行业快速向TOPCon转移。2023年,TOPCon的新增产能超过43GW,市占率上升到23%,今年新增产能预计达到数百GW。
玩家多了,TOPCon的技术进步速度也越来越快。去年9月,隆基绿能宣布投入BC技术时,最新款的产品转换效率约25.8%,主流量产功率提升到了580W和590W,而天合光能那时的量产产品已经可以做到26%的转换效率,组件功率超过700W。
TOPCon和BC打得难解难分,这也是过去两年的行业主题,却一直没有结论。
虽然技术上有优势,但BC阵营的厂商只有隆基绿能和爱旭股份两家。以至于产能太少,分别为30GW和15GW,加起来还不如TOPCon产能的零头。爱旭股份还在去年底收购了一家TOPCon工厂,“两条腿走路”,在BC上的产能投放进一步放缓。
“我们规划在三年内BC产能达到100GW,明年底达到70GW,2026年所有工厂改为BC技术。”钟宝申说。
不过不少行业人士质疑:未来光伏市场空间那么大,隆基绿能的100GW的BC产能会对市场产生多大影响呢?
这个问题目前无解,隆基绿能只能在技术和成本上先接近TOPCon,再完成反超,以带动更多企业加入BC阵营。
这是个复杂的过程。“不光电池是我们自己投资,组件的新型封装技术也是我们投资研发的,如果再多公司存在一定的资金压力,不排除收购一些电池产能再改造成BC。”钟宝申说。
“现在主要是各家都在紧缩资本开支计划,对于新产品和新技术,没钱上,而不是没能力上。”某行业专家告诉记者。
按照规划,到明年下半年,BC可以实现成本更低。围绕这一目标,隆基绿能在大规模上线新技术。今年,他们上线了“0BB(无主栅)工艺”,这种新的组件封装技术在提高功率的同时,最重要的是可以减少银的使用量。
可想而知,现在市场大部分个股被打压的多惨烈?只要有一丝丝阳光,就能爆发无穷尽的能量!投资者看看今天盘尾一波启动的西部概念股,哪个不是阶段低位打压到极致后大涨的?所以,现在很多个股,打压都差不多了,就是差一点点契机和运气,就看大家有没有耐心,和有没有一点点运气了!什么分红啊送股啊,压根不是利好,大部分个股一分红就跌;业绩平稳或增长个几十,也不是啥利好,照样跌,除非业绩涨百分之一百或几百,这种泼天的增长,那么个股才能刺激大涨或高开,但后面持续性也都一般!因此,很多个股不需要人造利好,不需要刻意的公司制造的利好,其实只要政策方面的风吹草动,像今天盘尾的西部概念股,其实就行了!
东阿阿胶自1996年上市以来已累计现金分红26次,值得一提的是,这是其上市以来首次中期分红。其在8月1日接受调研时表示,通过增加分红频次等方式,提升现金分红水平。未来,将结合经营业绩与资本市场需求,系统拟定现金分红规划,持续提升投资者回报水平。
隆基绿能中央研究院一院院长童洪波说,在TOPCon上实施0BB会存在一些风险,而BC就会更适配。现在整个行业都还没有量产,如果真实现了,在适当降本的同时,会获得更好的功率效果。
其他企业在BC上的“观望”,也是因为它们瞄准了下一代光伏技术——钙钛矿。
天合光能表示,“晶硅与钙钛矿叠层是最优形态,TOPCon+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将持续迸发强劲的生命力”,晶科能源则表示,“我们现在能在实验室完成(钙钛矿)33%的转换效率,未来3到5年即可解决量产问题。”
钟宝申之前曾表示,BC将在未来5到6年成为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,但现在来看,留给他和BC的时间并不充裕。
重新思考价格
在外界看来,隆基绿能今年最大的变化是开始主动跟随市场价格。
为了实现市场出清,即便是经历了全产业链长达半年的降价,今年下半年,以“组件四巨头(晶科能源、隆基绿能、天合光能、晶澳科技)”为首的头部企业还是开启了进一步主动降价的市场策略。
隆基绿能此前并不热衷参与价格竞争,在它看来,纯粹的价格竞争并不对应太多价值。
以偏行业上游的通威股份为例,在硅料上的优势明显,它通常能报出更低的价格来吸引客户,别家报1.6元/W,它就能便宜几毛钱。以至于2023年全年,行业的组件价格从年初约2元/W,下跌至约1.2元/W。
隆基绿能光伏板
其他企业对于隆基绿能的市场感受就是,别人都在忙着抢单,它干脆“不要了”。一方面,依然报高价,比别人贵大约10%;另一方面,客户主动给出的低价订单,它选择直接放弃,理由是“这些单很难有什么利润”。
“回头看,隆基做得并不对,别人激进抢单似乎是正确的,但是这种选择符合隆基绿能一贯的稳健风格。”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曾在去年底回应市场的质疑。
“产业链的价格下跌,那接低价单就是正确的。去年我们并不知道产业链价格会怎么走,今年价格可预测性更高了,那么我们就可以做了。”钟宝申认为当下到了“进攻点”。
今年8月初,隆基绿能的TOPCon产品报价0.75元/W,甚至比其他几家巨头的价格还要低。而BC产品则报价0.78元/W,从成本价倒推,约等于没有溢价。此前一段时间,BC产品价格要比TOPCon产品高20%。
钟宝申想要给经销商和销售传递的信号很明确:现在应该是这几年来,最好的生意时机。
“最好是不用再跟客户解释,为什么只有你家的产品比别家贵?”一位隆基绿能的头部经销商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,主动调价,和其他厂商保持一致,使得他们可以“理直气壮”地说自己是全行业最低价。在他看来,隆基绿能的产品是公认的好,价格如果能跟得上,对市场冲击巨大。
但对应的是,隆基绿能也给他们“绑”上了销量KPI:按照出货量给经销商返利。匹配的市场资源,都要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订单,钟宝申既然向投资者“承诺”了下半年业绩会好,就要真正去落地。
隆基绿能还有降本空间。钟宝申表示现在的BC产品毛利率较高,且在未来两年内,BC产品的成本将和TOPCon持平,明年一季度,隆基绿能会有20GW的产能投放,到明年底,还会有70GW的产能。
在经销商的“解读”中,这代表着隆基绿能的武器库里“备用子弹”充足。
“细碎”的市场
隆基绿能管理层认为光伏行业会进入所谓的“BC时代”,按照光伏行业过往的发展历程,一次技术路线演进就会带来一个“新王”。
“总体来看,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增长平缓,有些场景的需求在下降,但是有些场景的需求在快速上升,隆基现在要寻找增量场景。”隆基绿能分布式事业群总裁蒋东宇说。
隆基绿能最近推出的产品,让适应了“价格战”的同行有些摸不着头脑。
首先是发布节奏完全不同。新技术的第一款产品是针对分布式市场,而不是核心战场——集中式市场。第二款产品是防积灰组件,主要针对工商业场景。然后又推出了针对别墅市场的别墅款,针对湿热环境的耐湿热款,针对偏远缺电地区的小组件,针对交通行业的防眩光款……如果算上不同尺寸,它在过去一年内发布了几十种不同的产品。
“我们现在按照产品类别分成功能性、易用性和安全性三大类,下一步还将推出轻质和智能化产品。”隆基绿能产品与解决方案中心总裁吕远说。
令同行们困惑的是,光伏行业向来讲究“极致降本”,一个公司如果生产这么多款产品,每款产品的出货量势必有限。一方面研发和产线投资巨大,另一方面单个产品的价格也不会有竞争力。
事实证明,也并不是每款产品都能卖得好。比如别墅光伏赛道,以华为为首的厂商大多都选择自己研发组件,而不是选购隆基绿能的产品,所以市场排名并不高。
在记者的采访中,其他企业,尤其是“无暇”研发技术的企业也有了自己的对策:让隆基绿能先去探路,如果证明市场可行,那自己快速出一款。比如防积灰组件已经在业内非常普及,在率先发布后的1年内,隆基绿能的防积灰组件卖出了12GW,约占总销量的五分之一。
吕远也听到过别家“跟随”隆基绿能的产品研发策略,“客户有需求,我们才去开发,并不是我们有开发能力,就去推新品。”
蒋东宇提到一款智能观景棚的产品,主动找到他们的客户在海边有一个别墅,游泳之后想回到一个比较凉爽的环境,沙滩中午太热了。隆基绿能的解决方案就像一个“阳光房”,除了承载空调之外,又配置了冰箱、娱乐设施等的承载能力。
隆基绿能整体的研发逻辑是,很多场景如果不去做定制化开发,那客户就不会想到要去装光伏板。
“之前一段时间盛传欧洲的别墅都拿光伏来当自己家的围栏,很多人以此举例光伏产业不行了,我觉得不是这样的,光伏板为什么不能当围栏?这说明我们发现了光伏板更多的用处。”蒋东宇说。
这个思路被延伸到高速公路上。今年6月,南京在绕城高速公路八百河大桥上把隔音屏障换成了容量为0.1MW的光伏板,发出来的电供给服务区使用。
为了在内部推进“定制化”开发的能力,隆基绿能进行了近些年来最大的组织变革。
2020年到2021年,它引入了IPD(集成产品开发)模式,这种模式强调以客户为导向,通过市场驱动来开发产品。最典型的变化是,研发团队需要背销售指标,产品能卖出去比实验室数据更重要,销售团队也要去发现客户需求,从而指引研发团队。
据童洪波介绍,公司的技术储备维度除了传统的光电转换效率提升之外,又加入了围绕客户使用场景的创新型开发。
钟宝申在回答对未来最大的信心来自何处时提到:“隆基现在由以技术和制造为中心,转向了以客户为中心,这是我这两年看到的最大的变化和最大的价值,也是我对隆基转型一个最大的信心来源。”
如果还是拿着BC电池去竞争,那市场迟早也会进入价格战,如果能快速占领很多小市场,拼起来也是个大市场。
不过为了这个愿景,钟宝申当下还是要进攻大市场期货无息配资炒股,以保证公司的整体竞争力。稳住经销商,稳住投资者,也稳住员工,这是能留在牌桌上的大前提。